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,他们或给我们授业,或给我们释惑,或给我们指明学习的思路甚至引导人生的方向。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教学习惯,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的学习要求,那么如何在老师身上学习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呢?今天我以艺术学习为例,和大家聊聊我们和老师学什么。

写着写着突然想起自己的学艺经历。那时我上大一,由于高中时学习了一些吉他弹唱,很自然的加入了学校的乐队。1989年第一次看到电吉他,第一次看到音箱,第一次听说效果器,那种兴奋劲儿就别提了。

当时买不起效果器,见到琴行就在效果器柜台旁溜达,烙下病根直到现在见到效果器就想买,不管有用没有。当时学校的乐队主要任务是举办舞会,一到周末就会空出一个大食堂,我们演奏蹦擦擦,大家跳舞谈恋爱。当时我用电吉他演奏旋律,是主要旋律,歌怎么唱我就怎么弹,不知道什么是solo。

直到看到清华的一支舞会乐队在人大的表演,第一听到失真吉他的声音,从此改变了我的观念。我也要弹出那样的吉他,我也要像他那样把香烟插在琴头上吸引女生的注意,我当时心里是这样想的,我随后开始了学艺之路。

可是怎么学,和谁学呢?

作为一个理工男我一脸迷惑,基本上是摸摸脸上没泪,摸摸兜里没烟。去琴行!说走就走。到了琴行又傻了,我那个年代的大师们永远是一脸的不屑,嘴里说着让你弹你就弹,还有*&……%¥#@等等,反正是听不懂。这可怎么办呢?我忽然想起了高等数学里面的模型概念,我应该建立一个学习吉他的模型概念。

基本思路是这样的,我要把吉他弹好应该具有两个条件:

1手上的功夫要硬。那是硬功夫多说无益拼命练就行了,哪怕是自然音节当你弹到200的16分音符时,你在演奏者里也是高手。这就是肌肉练习,死功夫偷不了懒。我想琴行里的大师们可能这方面比较强。

2是要明白弹的是什么。这就是分水岭了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我想俱乐部的同学们也就是在这方面迷惑了。这就是所谓的大脑训练,也是最让我们头疼的事情。

想明白了这一个环节我就开始特别留意别人的演奏思路,他为什么这么弹,他到底用的哪些音,这是到现在为止我还在问自己的两个问题。思维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,特别是复杂的艺术思维,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:当你置身于一片汪洋大海时你一定要有一个游泳圈,无论你的水性有多好,要不然就会有生命危险。

基本的和声乐理常识好像是你已经会了基本的游泳姿势,可以在游泳池里戏水了,可以弹一些简单的音乐了。再深入的和声知识比如属7和弦的知识就好像你已经是个水性好的人可以去河里游了,比如演奏blues。当我们要去海里游的时候比如开始学习jazz了,那你一定要有乐理知识的游泳圈。

所谓乐理的游泳圈是指你到底是首调还是固定调,你是如何理解音程之间的关系的,你如何理解同名大小调,你的旋律习惯是什么,你如何理解复杂的jazz和声构造的,你会不会替代,诸如此类的问题,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。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,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,我们才能迈向jazz乐的海洋。

我在俱乐部的课程里实际就是想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的。我对上面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理解,对有些同学来说是解惑,对有些同学来说是启发,对有些同学来说是错误,这不是重点。我看重的是我已经有了理解!在艺术里没有绝对的对错,最怕的是你没有理解和支撑。也许我说的和别人有天壤之别,那也没关系,如果同学可以用另一套理论说服我,那我也觉得你学到东西了,因为你有了理解和支撑!

老师就像一本书,你想知道故事的结尾,你一定要看到最后。你可以先看结尾,但你会错过中间太多的精彩。我给小Rain上过1200堂以上的课程,当你看到我现在给他上的课时实际已经在看结尾,这几十分钟的内容有上千堂课做铺垫,不是一下子能消化的。

如果我是学生我会这样想,这是Rain的练琴常态吗?当然是!为什么要弹那么多说那么少?当然要弹,说1200课可弹不成大师。老师的道理很简单啊!对,你做到了吗?你如果会100个solo替换的话,你已经是高高手了。看一堂直播课可以学会如何教孩子弹吉他吗?当然不行!我一堂课的内容可能重复了上千次哦。那我们怎么办?我告诉你,找一首孩子喜欢的歌,先教他弹,然后拆一两句solo让他替换,然后尝试让他即兴,然后把以上步骤重复上千次。

我想你或你的孩子一定能弹的非常好,有机会我会给大家看看我教的别的孩子,那样就更有说服力了。小Rain可以演奏15首以上的大师名曲,手癖大概有100-200个,即兴对他来说是很简单的事。我现在主要是提升他的理解,不能简单替换,要有变化,这对创作有帮助。

向一位老师学习应该学习老师的学习方法,而不只是演奏方法。老师也是大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拐棍,我真心的希望大家通过方法的学习丢掉这跟拐棍,早日迈向广阔的音乐海洋!我想学习也好,生活也好,大致如此。

蔡正东老师课程

http://www.iyamusic.com/user/14